养卡重磅!“微粒贷”、支付宝“花呗”大幅下调额度!
微粒贷
近日,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微粒贷”推送“额度调整通知”称,微粒贷额度将于2020年12月26日下调至20万元,已有借款不会受到影响。此前,“微粒贷”提供个人最高30万授信额度。
对此,微众银行回应称: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为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授信最高额度将调整至20万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此前,已有多家银行下调互联网贷款的最高授信额度。
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办法》以规范这类新型的互联网贷款。《办法》规定,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多家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最高30万元的平台,除了微众银行的微粒贷、还有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美团借呗、京东白条、小米金融、百度金融、滴滴金融、微博借钱等。
多家互联网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办法》正式文件下发后就悄然下调了最高授信额度。
花呗降额
昨天,一条“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的消息突然冲上了热搜。
近期,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截图,表示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低了,不少网友反馈额度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
不仅是微博,各大社交平台突然开始讨论起了花呗额度。不少网友反馈,自己的额度从几万被降到了几千。
对此,蚂蚁集团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花呗方面表示,年轻用户刚步入社会,需要金融工具来周转日常开销,但花呗也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消费及还款能力,谨慎授信额度。
网络上对此事讨论声一片。能够引起如此热议,这还是因为蚂蚁花呗是一款无需抵押的消费信贷产品之一,可用于日常消费,因此受众群体颇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习惯的消费方式。蚂蚁集团此前曾披露,蚂蚁花呗在过去一年服务5亿用户。
根据其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20年1~6月,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59.48%至285.86亿元;2019年度,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86.81%至418.85亿元。2018年度,公司微贷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38.51%至224.21亿元,蚂蚁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花呗、蚂蚁借呗均属于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旗下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0.42亿元。
关于花呗额度的调整,《蚂蚁金服》一书作者由曦表示:“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调整。前几天,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蚂蚁暂缓上市后首次对外发声,透露的一个关键信息就是蚂蚁全员正在学习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相关金融防风险的精神。也就是说,未来蚂蚁的发展,需要越来越严丝合缝地和政策对齐。”
▌监管点名过度授信、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监管人士曾点名花呗、白条等产品,并直指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授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11月初发文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关注。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中指出,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
郭树清提到,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坚持对同类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坚决制止监管套利。
▌多部门约谈蚂蚁集团
据人行银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蚂蚁集团随即在公告中回应称:蚂蚁集团今日收到监管部门的约谈通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严格遵从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关注会养卡公众号“汲瑞科技”免费领机,微信178126355,专业为您提供养卡,精准稳pos机评测,如何使用pos机,信用卡申请等相关信息服务,想要了解更多养卡经验和pos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