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0年,互联网行业会有哪些新趋势优先理财养卡创业思考!关于趋势,人们总是高估短期2到3年的影响,但往往低估5年后或更长期出现的新趋势对社会、媒体、文化甚至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0年,互联网行业会有哪些新趋势优先理财养卡创业思考!
关于趋势,人们总是高估短期2到3年的影响,但往往低估5年后或更长期出现的新趋势对社会、媒体、文化甚至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乔布斯也不会想到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今天人们生活的影响。智能硬件及移动APP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变革,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趋势。
过去十年的经验越来越靠不住了,大家越来越需要学习,否则就跟不上时代,新生事物那么多,宏观局势变化又那么快,行业基数也越来越大。
自2010-11年移动互联网崛起(以微博、微信、小米手机的诞生为标志)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世代。
现在呼风唤雨的互联网巨头,要么是在移动时代崛起的,要么是PC时代巨头当中顺应了潮流的那一部分。
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仍将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既有经验的价值越来越不值钱。我们需要远离舒适区,在寥寥无几的荒芜之地上尝试开辟新疆土。
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行业就在喊“流量红利耗尽”;然而,2017-2019年,中国移动设备用户依旧增长了2亿以上,用户日均时长也增长了30-45分钟。现在,中国拥有11亿智能手机用户,日均亮屏时间约4.5小时。可以认为,直到今天,互联网巨头还没有进入所谓“存量博弈”“互相进攻大本营”的时代。举一个例子:抖音崛起时,快手的增长并未停滞。所谓抖音抢走了微信用户时长的说法也缺乏根据。通过经营细分市场、用户分层、占领剩余空白地,相同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仍可能实现共处:想想看,2019年,阿里、京东、拼多多的业绩看上去都很好。最迟至2020年上半年,绝大部分仅存的“空白地”会被消耗殆尽;围绕老用户的变现会遭遇瓶颈;实体经济不振会对互联网构成持续影响。因此,我们终将进入“存量博弈”或曰“巨人互相伤害”的时代。这个时代会不会远比以前更残酷?竞争逻辑和成长逻辑会不会完全不同?最终会不会所有人都要站队,形成几个更严密的集团?无论如何,未来不会比过去更好。
2019年底,李佳琦、薇娅的大名无人不知。其实,他们早就是淘宝直播的风云人物,只是近期才出圈而已。粉丝、品牌非常喜欢李佳琦,比如粉丝为他成立粉丝站,一些头部品牌会给他全网最低价。用户对传统的假大空宣传、高逼格人设不再感兴趣。他们希望看到会呼吸、接地气、专业性强的网红/内容/品牌。交流方式的“个人化”“调性化”,必然伴随着流量的“私有化”。B站一粉顶微博十粉,微信群的价值远超过微淘群——因为前者的“私有性”更强。传统媒体、传统广告平台、传统流量分配机制、传统内容生态在不断被架空。短视频、直逼行业:快手与抖音的决战?
过去几年,两家很大程度上还是井水不犯河水;2020年,残酷的直接竞争会成为主流。在秀场直播和电商领域,快手、抖音先后证明:短视频的巨大、高黏性用户池,可以被导向其他功能,并且快速变现。抖音的产品思路更特异、更“非标”,所以向其他功能的扩充稍慢,但是广告变现能力极强;快手与之恰好相反。在目前的时间点,预测:快手会跟腾讯合作加大流量基础并探索更高效的广告变现,而头条系会越来越多地尝试自有电商;两家都会坚定不移地向内容端扩张,这个内容端不仅包括游戏、短视频,还包括影视、VLOG、二次元等一切内容形式。还是那句话:两家都可以生存、壮大下去,但是成长路径会越来越相似。2019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日均亮屏时间约4.5-5.0小时,已经接近了生理极限。人总不可能一天到晚盯着手机看。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用户不用盯着手机,甚至不用亮屏:音频娱乐,包括音乐、FM、知识付费等。这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最后的流量洼地了。完全不担心音频娱乐的流量前景——现在的音乐/音频类应用,尚未达到历史上广播/录音机达到的高度的一半,也还没有彻底占领用户心智。物极必反,人们总会对“手机亮屏”这件事情厌倦。听书、听音乐、听相声都是很好的娱乐方式。问题出在商业化方面——音频娱乐的广告前景肯定比不上视频/信息流(在广播时代就是如此);如果要依靠付费订阅,它比长视频也不会有什么优势;如果依靠知识付费呢?现在,知识付费基本还是以冲动付费为主,尚未形成稳固的行业体系。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惯例,一律是圈占用户,再慢慢考虑变现;但是现在音频娱乐的用户已经圈占的差不多了。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这是瞬息万变、变化无穷的这一年。过去十几年,每一年都是如此。
相信各大互联网公司早已在认真考虑2020年的道路该如何走,投资者也在考虑如何布局下一年
过去十年的经验越来越靠不住了,大家越来越需要学习,否则就跟不上时代,新生事物那么多,宏观局势变化又那么快,行业基数也越来越大。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及领域,智能化+已经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逐渐成为当今文化形态的中心,呈现出新一轮的文化生态,数字化、智能化概念提出最好的“代名词”就是如 AR、 APP、 O2O等。同时在这个概念的“绿荫”下,普通大众也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福泽,如现在的微博就将很多平民大众的想法、话语通过智能化媒体与全球相连、传播,并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自媒体”,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概念”,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内容、数据中瞬时抓取有价值信息,目前,大数据分析已然成为一种商业基础,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为企业营销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兴趣爱好、行为轨迹、购物轨迹等相关数据从而近乎准确地将消费者进行划分并根据相应属性去做一些精准营销及优化。
可以预见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品牌传播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获得精准的活动效果的评估,每一步都有精准的数据呈现,品牌主所有决策都会在精准数据支持下减少决策风险。因此,对企业而言,数据成为与企业技术、资金、品牌同等重要的资产,并以数据致胜,形成数据化决策。